“無論你在哪里,你的辦公桌都會跟隨著你。”這是普利策獎獲得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一書中對未來的暢想與預期。崎嶇不平的世界正在被迅速拉平,而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動力量中,其中一條就是數字的、移動的、個人的交流方式在軟件和網絡的迭代之下,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可能。
自2014年全球推出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開始,人們對家庭萬物互聯的探索就沒有止步過。如今7年過去了,智能家庭的入口從單一產品,遍布到家庭的各個角落之中;交互方式也可以通過語音、接觸、感應等多種選擇來進行。
而此刻,當AIoT跳出概念層面,真正落地、滲透進千家萬戶,如何找到家庭“萬物互聯”的真正需求,這一起點問題再次被拉到臺面上,成為需要探索的新性感:那么,什么樣的智能家居品牌,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呢?
智能化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并非目標本身,與之相對應的是,便捷、無感、安全,才是令人舒適的家庭環境。
4月14日,智能家居品牌創米科技正式發布了全新一代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以“家門口的一平方米”為切入場景,對入室的第一關卡門的環節進行升級,再一次用技術手段重新定義了何為家庭環境安全的保障。
事實上,2020年6月,創米就推出了第一款智慧門產品,開創性地將科技賦能在了家門上,按照截止2021年12月底的數據,這款打出安全牌的智能家居新物種,已經達到了1億的銷售額,全網好評率超過95%。
市場買賬的原因和需求直接掛鉤。智慧門的突破性也正在于能夠完美契合消費者對“門+智慧”的需求:一方面是便捷,另一方面則是安全。
為滿足前者,創米做了三方面努力,首先是將智能貓眼、智能門鎖、智能門鈴融入到了傳統的入戶門中,創米CEO李建新將這一改進稱為“all in one”,但結合的邏輯并不只是做加法那么簡單,更多的則是推翻與重構。
這是因為,復合型技術的難度本身就要高于單品創新,如何去提高不同功能之間的適配性和融合程度是需要不斷打磨的技術精耕。更重要的是,把新的技術放在門上更難,因為對于門這一高頻使用、有力量碰撞,且生命周期長的產品來說,對品質的要求更高,也因此,企業更需要追求具有長期價值的技術創新,而不只是短期刺激市場。
舉例來說,與上一代小白智慧門相比,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實現了3D結構光人臉識別開門技術,李建新向36氪表示,人臉識別率和誤識別率是一對孿生兄弟,雖然人臉識別已經在很多公共場所使用了,但家庭環境的要求會更高。“這不僅僅要求提高識別通過率,誤識別率也要被控制,所以要不斷進行算法調整才行。”
目前,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的誤識別率可以小于0.0001%,通過3萬個3D光點激光散斑,以小于0.3秒的速度精準識別人臉,無論是黑暗無光的樓道,還是改變裝扮造型,都能做到輕松識別。
光線,是家門口的環境與外部公開環境的另一差異因素,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的研發難點也與此相關。這一家門口一平方米的特殊需求,對于曾發布過小白智能攝像機系列產品的創米團隊來說,已有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積累。李建新也向36氪解釋了創米的思考與設計:“相比其他安全類產品,我們用到了三攝(攝像頭),多加的一攝主要應用于遠程、平常的視頻通話,可以多層次的保證安全性。”
其次,能源是否能自給自足,也是開門的另一掣肘。對于智慧門來說,就要保證時刻電量滿滿。也就是說,需要實現即便家中停電的情況下,仍可實現7天的續航。為此,創米自研了第二代供電科技,不用電池也能24小時供電。
創始人李建新向36氪解釋了“永遠有電”的兩大保障,一方面,智慧門接入家庭電路,通過自研供電技術,轉換為低壓直流安全供電,以此實現24小時常供電。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超級電容的方式來實現,“就像是特斯拉的儲能反沖原理,做到了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打開50次。”李建新說。
再次,拆掉生態與生態、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柏林墻,是把世界抹平的最后一步。對于創米來說,智慧門內嵌了米家APP系統,可以與米家上千款智能產品互聯互通,同時工程定制版本也可兼容阿里生態。結果上看,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將原本獨立分開的智能化設備,一體整合,全面形成互聯互通,不僅使用起來更方便,整個系統也更加靈敏,運行更加穩定。從點到線,最后連結成網,把“萬物互聯”照進了現實。
保證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是比便捷更難的事情。
具體來說,數據上看,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等專利技術多達近50多項;
技術上看,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集合了創米AI視覺研發技術和經驗,將門外5寸IPS觸摸屏,集成10顆紅外夜視燈、3D結構光、PIR人體傳感器、對稱式雙揚聲器等眾多模組集于一身,可以說是軍備齊全;
設計上更是多重“密碼”加持,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既接受獨立控制,又接受中央處理器的指令,可以實現自我保護和聯動性的多重保護。
上述工作均是出于對安全的考慮,也因此,除了常規的安防顯示,小白智能門帶來了全新、多功能的安全體驗,比如它能夠感應門口逗留的人員,自動錄制視頻,并推送到手機APP;門內側配備了人機交互感應系統,在用戶靠近時,會自動亮起屏幕顯示門外情況等等。
看得出,僅在家門口這一平方米的安全里,為了實現消費者最終的期待,創米無論在研發還是市場洞察上,都做出了應有的努力。結果也不負辛苦,今天的創米不僅保持著每年營收增長40%以上的發展速度,還已經完整構建了自己的“居家安全”產品體系,持續領跑在“居家安全”的細分領域。
那么,如何精準抓住市場的真實需求?不如向市場發問。李建新用“場景為本、用戶為綱”來描述創米對市場的緊緊跟蹤,“首先是通過深度調研等方法,看市場需要什么,其次則是創米在市場的需要中是否有可發揮的優勢點,才能對癥下藥”。
長期與市場的溝通、對撞,讓創米更加明白自己需要的精準人群。這一次,不同于選擇多點、多平臺同時投放,創米將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的上線渠道選擇為小米有品眾籌,李建新向36氪解釋了這一決策背后的思考,小米有品的用戶群體為消費水平較高的新中產,這與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的群體相吻合。
其次,小米有品本身新、奇、酷的產品定位也恰好符合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的產品形象。僅從外觀上看,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也具有個性化的色彩。具體來說,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通過158道工序打磨,其采用高端氟碳噴涂表面工藝,精雕鋁板飾面和鍍鋅鋼板材質,門體厚度達到90mm,重量高達95kg,結實耐用,鎖體也防暴防鉆,防卡死且壽命長。
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全新內外雙屏的設計,以一塊10.1寸門內高清觸摸屏,即可掌控全家智能設備的場景互聯,實際上是家庭中的智能中控。同時,還有一塊5英寸外屏,李建新告訴36氪,此前樓宇對講的屏幕普遍存在分辨率不高、質量不足的問題,而小白智能門Blade Star可以實現異常逗留遠程提醒,有人來訪可視對講等智能操作,完善了門外安全守護的功能。
不斷從市場中汲取力量,再用更好的產品反饋給市場,是創米身上的良性循環。
2014年,全球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推出,而頗具使命感的是,創米也在同年成立。換句話說,這是智能家居探索的第8年,也是創米的第8年冒險。在成立的8年中,「創米」一直專注于“居家安全”領域,用李建新的話說,“我們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但是專注點有所不同,最終要打造以安全為基礎的智能家居體系。所以我們很多核心產品,都是圍繞‘安全感’這三個字來做。”
因此,消費者可以在創米身上看到無數令人安心的影子,正如“讓生活更舒心”這句slogan一樣,創米緊緊抓住的安全牌,為家庭撐起了一把8年未變的保護傘。
但也有變量,比如不斷革新的技術、不斷拓寬的產品線,以及創米的發展邊界。按照創米的劃分,居家安全可以分三個階段實施,包括物理安全1.0(包括入戶安全、看護安全、用電安全、數據安全四個維度),環境安全2.0(空氣安全、水安全、光安全)和系統安全與服務3.0。
2019年,創米完成了物理安全1.0的構建,研發了智能門鈴、智能貓眼、智能鎖等一系列爆品;2020年,創米推出了跨界創新產品小白智慧門,以一個“全面解決方案式的產品”夯實了對物理安全1.0的探索;2021年,創米開始向環境安全這一新維度的拓展,延伸出像小白集塵掃地機器人這樣的單品,用紫外殺菌和自動集塵的功能,讓居家環境遠離細菌、灰塵的污染......
肉眼可見的是,創米的產品布局從“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以人工智能用戶交互為中心,四個基本點是指入戶安全、看護安全、用電安全和數據安全)”逐漸延展到了入戶安全、看護安全、用電安全、空氣安全、水安全、光安全六大產品線,可以說實現了從單品爆品,到產品矩陣,最后實現全屋智能的遞進式勝利。
在這一階梯型成長的過程中,未變的是創米對于做好產品的追求,這種一以貫之的堅持研發和對安全角色的更深理解,讓創米得以更深入的邁進產業深水區。小白智慧門Blade Star就是對傳統家居產品形態向智能化形態升級大膽革新的有力證明,第一代小白智慧門發布時,創米剛好與家居行業龍頭尚品宅配達成戰略合作,從產業、技術、產品三個維度賦能全屋家裝行業,創米做出了突破性的嘗試。
左手是合作,右手則是夯實。今天,創米來到了系統安全與服務3.0的階段,其產品研發的底層AIUI平臺,不僅從數據傳輸的各個維度,對數據進行加密,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還讓每一件單品形成互聯互通,實現由智能單品到智能場景,再到全屋智能的整體打造。
技術底層的不斷加固,進一步磨平了世界。這不僅為創米提供了本地部署的能力、擴展的能力,同時還讓全屋智能去中心化的輪廓逐漸清晰。李建新向36氪表示,與早年多年企業尋找全屋智能的入口不同,去中心化的多終端模式,才是未來全屋智能的真正圖景。
而在創米不斷夯實的技術底層積累之下,單一終端也將擁有更多本地計算的能力,這將從核心解決對網絡的依賴和延時問題,產品也有更多可以擴展的可能性,從而實現更大程度的“萬物互聯”。
此刻向回看,如果向企業的長期主義發問,能夠提供15年生命周期的智慧門產品研發是實現長坡厚雪的最快速度。世界是平的,技術迭代確實提供了一把趁手的工具,為磨平世界做好了充足準備。正如8年磨一劍的創米,又一次站在了新階段的起點。